主页 >> 专家团队 >> 教授见解 >> 【中国经营网】扩大消费关键要提升就业率、收入水平以及社会保障

【中国经营网】扩大消费关键要提升就业率、收入水平以及社会保障

2023/08/3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将扩大内需作为首要工作之一。

连日来,多部委密集发出促消费信号,出台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系列政策举措。如,72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从稳定大宗消费,到扩大服务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再到完善消费设施等方面提出20条针对性举措。821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商务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合理增加对消费者购买汽车、家电、家居等产品的消费信贷支持。

如何理解扩大内需的重要性,面临哪些挑战?促消费政策的效果如何?还需哪些配套支持政策?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朱启贵教授。

朱启贵指出:“经济学理论表明,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要扩大消费,关键在于三个方面:提升就业率、收入水平以及社会保障。目前,居民端的情况是,一方面是收入水平增速减缓,收入预期转弱;另一方面是储蓄意愿不断增强,储蓄率居高不下,消费倾向降低。这些情况给刺激消费带来的压力确实很大。因此,刺激消费政策需要治本,而不能只在治标问题上完善,否则最终的效果可能不理想。”

扩大消费与供给侧改革结合

《中国经营报》:如何理解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朱启贵:消费、投资、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受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和错综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包括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和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为了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党中央明确提出,要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这充分显示扩大国内需求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凸显消费着力于发挥其稳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一方面要增加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释放消费持续恢复的潜能;另一方面消费作为终端需求,是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新的起点,推动其加快恢复,能够牵引带动有效供给,发挥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积极作用。因此,刺激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第一,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新等要素。为了推进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消费既是市场需求主导力量,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通过恢复和扩大消费,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养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和新服务,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有助于推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良性互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消费不仅是国内市场最核心的要素,而且也是国际市场的关键因素。我国长期以来在国际大循环中占据较大份额,由于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加之过去几年受到疫情的冲击,我国进出口受到较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扩大内需,一方面可以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提高国内市场规模和韧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三,有助于稳定就业和收入。消费是就业的最终需求,也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只有恢复和扩大消费,才能增加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就业岗位,并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预期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第四,有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理论与实践告诫我们,发展生产、满足需求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生产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消费,因为只有消费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提升,社会才能进步。在西方国家,如美国等,内需基本占80%以上。消费是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的体现,消费增强会使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程度提升。因此,国家非常重视恢复和扩大消费,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多样性需求,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扩大消费可以哪些方面入手?

朱启贵:一要稳定大宗商品消费。大宗消费既是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又是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稳定大宗消费包括:加快推进汽车、家电的更新换代,鼓励绿色、智能、节能环保的产品消费,完善相关消费政策,加强金融监管和市场监管,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价,更好地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二要提升服务消费。目前,中国中低收入有超过4亿人口。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才会进而去追求高层次的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精神层面的需求会增大,因此,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等需求会逐步释放。只有把这方面做好,才能提升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全面、深入融合,有效地培养新型消费模式和新型业态;加快发展社区和城镇的商业设施和便利店等便民服务设施,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有效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服务消费。

三要拓展农村消费。乡村振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非常重要的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农村消费不仅是消费潜在增长点,而且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升农村消费水平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在乡村发展中,农村消费总体上一直是薄弱环节,这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有着重要关联。此外,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可能相对有限。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拓展农村消费,比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提高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电商、物流快递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等发展,增加农村居民就地就近就业机会。

四要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基础条件。第一,要加强法治保障,强化执法监管和信用监管。目前,大城市的消费环境和营商环境都相对较好,而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低劣商品和假冒产品层出不穷、屡禁不止,需要坚决打击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欺诈虚假宣传等不法行为。第二,要加强金融支持,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和普惠金融体系,着力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和普惠性。第三,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增强城乡居民的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树立理性、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

应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中国经营报》:促进居民消费面临哪些困难?

朱启贵:扩大消费关键在于三个方面:就业、收入水平提升以及社会保障。这三个方面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影响是最大的。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收入水平越低、相对贫困人群,消费倾向会更高。一旦提高收入水平,他们的消费会迅速增加。一个国家如果收入分配均衡,差距不大,那么这个国家消费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消费是人的尊严和地位的象征,只要有了收入,有了财富,人们都会想要消费,这是人的本性和本能。根据经济理论,刺激消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切实做到统筹推进。目前,促进消费的当务之急是扩大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

首先,要千方百计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其次,要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水平。再次,要完善社会保障。低收入群体由于缺乏生活保障,他们会在有限的收入下减少消费。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他们才敢消费。

总的来说,扩大消费是一项关乎民生和高质量发展的复杂系统工程,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致力于实现“就业—收入—保障—消费”的循环改善。如果消费的前提条件成熟了,那么消费就会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就会加大。

《中国经营报》:如何提升促消费政策的有效性?

朱启贵:衡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指标是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增大,就表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实现程度提高。现在,无论是相比于高水平的发达国家,还是同等人均GDP发展水平的国家,或是文化地缘相近的邻国,我国的居民消费率都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是储蓄率提升,另一方面是收入水平增速减缓,这就导致扩大消费压力非常大。因此,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需要治本,而不能只在治标问题上完善,否则最终的效果可能不理想。

影响消费的主要问题还是收入。正如上面所说,需要从提高就业创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和完善社会保障入手。在此基础上,通过需求导向,如面对消费需求多元化趋势,推动消费供给提质增效,以及问题导向,破解制约消费的难点和堵点。

本文载自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