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家团队 >> 教授见解 >> 【国际金融报】对长期金融风险建立分析评估体系

【国际金融报】对长期金融风险建立分析评估体系

2023/06/12

当前,全球大变局加速演进,欧美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快速转向,产生了一系列经济冲击。如何应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快速加息以及后续影响,要建立什么样的风险防范机制才能灵活应对欧美货币政策大幅度调整带来的冲击和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6月9日,在陆家嘴论坛间隙,《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瑞穗金融集团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王江,以期寻得问题的答案。

王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指出,货币政策与长周期金融风险密切关联,新冠疫情发生以后,美联储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长期持续宽松的宏观货币政策会对资产价格带来很大影响,引发长周期金融风险。长周期金融风险虽然征兆不太鲜明,但一旦爆发,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要对长周期金融风险进行更加客观科学的分析,建立一套全系统、全信息的金融分析评估体系。

宽松货币政策带来长期金融风险

谈及全球货币政策调整和金融风险防范,王江首先介绍了各国央行的政策目标,一般是保持币值、控制通胀、促进就业,以及保持金融稳定。

从金融角度看,王江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了长周期金融风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联储此前的低息政策带来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而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带来了金融危机,“因为整个金融体系对房地产市场敞口特别大,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带来的金融危机影响了整个金融体系”。

王江举例分析,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联储大幅降息,以期稳定经济,由此推动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形成,房价指数从历史均值的110很快涨至2006年180的历史高点。随后的房市崩盘触发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危机发生后,美联储又回到长期低息政策,房价在短期下调后恢复增长,到疫情前已超过2008年的历史最高点,达到210。疫情后,美联储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推升房地产价格达到前所未有的300点的高度。

此外,宽松宏观货币政策对股市也有影响,现在股市的水平如果用市盈率来测度,略低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的历史最高水平,高于1929年大箫条之前的市场水平。王江指出,由此可以看到,长期持续宽松的宏观货币政策会对长期资产价格带来很大影响,从而影响资源配置、财富分配和民生福利,因此货币政策与长期金融风险联系密切。

构建全系统金融分析评估体系

按照王江的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一大诱因是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带来房地产泡沫最终传导到金融领域,而新冠疫情以后,美联储推行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让房地产价格涨至“前所未有的高”,似乎美联储考虑宏观货币政策时对金融风险并不是那么担心。

王江表示,从美联储前主席到欧洲央行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流的观点认为,宏观货币政策要解决通胀和就业问题,而金融稳定是要解决金融体系风险问题。这些不同的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工具,前者靠货币政策,后者靠宏观审慎管理,两者可以相对分离,没有必要把它们关联起来。

王江指出,这种看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举例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联储开始搭建一些量化模型,把宏观经济、就业、经济周期和金融风险都放在模型里,用历史数据进行估测。估测下来的结果显示,金融风险相比于就业所带来的好处相对有限。由此更验证了考虑宏观货币政策时,可以不必太担心金融风险。即便出现问题也可以应对,而且所带来的成本不是那么大。

“这种定量分析的框架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对于金融危机,我们的认识非常有限,并不真正知道它们发生的原因、机制和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我们现在所建立的模型,既不能解释以前的危机,更不能预测以后的危机,以它们为基础来判断政策的得失,其实是非常单薄的。”王江称。

对于防范长周期金融风险,王江建议,要对长周期金融风险进行客观和科学的分析,需要在充足数据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系统、全信息的金融分析评估体系。全球通行的压力测试等措施都非常有限,对于系统风险本身、其可能的变化、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等都缺乏在全面、精细的数据基础上形成的客观和精准的度量。而在这方面,中国有独特的优势,很多数据是可以汇总起来的,并在这个基础上搭建一个更为完整、全面和准确的系统风险测度和评估体系。

文章载于国际金融报

作者